《春》讲义
一、作者简介
朱自清(1898 年 11 月 22 日—1948 年 8 月 12 日),原名自华,号实秋,后改名自清,字佩弦。原籍浙江绍兴,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(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),后随父定居扬州。他是中国现代散文家、诗人、学者、民主战士。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独特,以真挚的情感、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著称。其代表作有《背影》《荷塘月色》《匆匆》等。
二、写作背景
《春》大致写于 1932 年下半年或 1933 年初。1927 年之后的朱自清,始终在寻觅着、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——梦的世界,用以安放他“颇不宁静”的拳拳之心,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,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“独善其身”并成就他的治学。《春》描写、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,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。
三、课文解析
1.盼春
段落:“盼望着,盼望着,东风来了,春天的脚步近了。”
解析:文章开篇就连用两个“盼望着”,突出了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。“东风来了”,报告了春天的消息。“春天的脚步近了”,把春天拟人化,让人仿佛看到她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,充满了期待和喜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