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外古诗词诵读
教学目标
1.反复诵读,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。
2.自主赏读,探究语言之妙。
课时计划
1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导入
苏轼曾说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诵读古诗文,有利于陶冶情操、丰富思想,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、领悟能力。本节课,让我们诵读诗词,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魅力。
二、了解写作背景
【设计意图】
读古诗词,要知人论世。该环节主要介绍作者相关情况和诗词写作背景,意图为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打基础。
1.生借助课本上的注释,并查阅资料,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。
2.师补充。
写作背景:
1.《南安军》
祥兴二年(1279),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崖山被元军攻陷,宋朝灭亡。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,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岭,经南安军时写此诗。
2.《别云间》
顺治二年(1645),夏完淳时年14岁,从父夏允彝、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。兵败,其父自沉于松塘而死。夏完淳与其师继续坚持抵抗。顺治三年春,与陈子龙等共谋倡义,鲁王监国遥授中书舍人。四年,与鲁王监国密通事发被捕,押解南京。《别云间》即是作者在被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。
3.《山坡羊·骊山怀古》
公元前206年,秦朝灭亡,项羽攻入咸阳,焚烧了阿房宫。元代的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,写下这首小令。
4.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
这首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,当时宦官当权,他们在交通要道运河上往来频繁,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,鱼肉百姓。作者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,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,写了这首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,借咏喇叭,讽刺宦官的罪行。
三、反复诵读,品味韵味
【设计意图】
引导学生弄清读音再诵读,使学生扫清朗读障碍;再引导学生了解朗读节奏划分,读准诗词。
1.读准字音。
(1)生大声诵读,注意读准字音。
(2)师出示应注意的字音。
羁旅(jī) 南冠(guān) 毅魄(pò) 骊山(Ií)
阿房(ē páng) 萧疏(shū) 萦纡(yíng yū)
2.读好节奏。
(1)生再次诵读,读好每个句子的节奏。
(2)师指导并明确节奏划分。
南安军
梅花/南北路,风雨/湿征衣。
出岭/同谁出?归乡/如此归!
山河/千古在,城郭/一时非。
饿死/真吾志,梦中/行采薇。
别云间
三年/羁旅客,今日/又南冠。
无限/山河泪,谁言/天地宽。
已知/泉路近,欲别/故乡难。
毅魄/归来日,灵旗/空际看。
山坡羊·骊山怀古
骊山/四顾,阿房/一炬,当时/奢侈/今何处?只见/草/萧疏,水/萦纡。至今/遗恨/迷烟树。列国/周齐/秦汉楚。/赢,都变做了土;输,/都变做了土。
朝天子·咏喇叭
喇叭,唢呐,曲儿小/腔儿大。官船来往/乱如麻,全仗你/抬声价。军听了/军愁,民听了/民怕。哪里/去辨甚么/真共假?眼见的/吹翻了/这家,吹伤了/那家,只吹的/水尽/鹅飞罢!